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

发布者:李亚辉发布时间:2024-05-08浏览次数: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作为职业学校,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呢?

要实实在在地立足于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但长期以来,不少职业学校一直在两种类型间徘徊,导致自身缺乏办学特色和吸引力。有些职业学校,办偏了职业教育,把应试式升学作为办学的主导方向,忽视了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功能;有些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教育时间不长,就不切实际地提出申办职业本科,急于求成,办学质量多受诟病。职业学校一定要坚守职业教育初心,坚持中国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通道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一体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实实在在地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办学规律。但有些职业学校习惯于按照办普通教育的方式或政府机关管理思维办职业教育,忽视对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成功办学经验,是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材、课程必须对接市场需求、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是“双师型”,学生强化实习实训,人才培养采取教学做一体等方式,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科学的办学规律,需要职业学校始终不渝地遵循。

要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政策,但这些政策到了基层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打折或变形的情况,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策文本的繁荣与政策目标无法有效落实的反差。职教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综合施策,既需要政策制定者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对执行过程的督查与结果的评估,更需要一线政策执行者在思想观念、组织领导、分配机制、过程控制、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职业学校要激励引导教职工去感受变革的压力和动力,形成主动变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国家职教政策贯彻落实。

要实实在在地聚力提升关键办学能力。职业教育社会评价不高,与有些职业学校自身办学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职业学校要专心聚力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紧跟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加快实现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提升;要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做大做强另一半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有力支撑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关键办学能力,要聚焦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敢于动真碰硬,下真功夫解决真问题,久久为功。

要实实在在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把产教融合的措施落细落实,把校企合作做深做实,需要各主管部门、各类企业和职业学校本着互惠互利的精神,理性梳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地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把双方的合作做到细致,做到极致。各职业学校要紧紧针对区域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开办新专业、升级老专业、淘汰旧专业,从专业设置上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要常态化调研企业,了解企业最新需求、最新动向,创新构建现代产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合作平台,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产教融合难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贡献力。

要实实在在地把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保证。但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不少专业教师习惯于教室内讲实践、黑板上开机器,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破解这些难题,职业学校要采取“外引、内培、合作”方式,一方面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既要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又要敢于突破学历和身份界限,大胆地引进具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专业教师五年六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严格见习期考核与选留环节。另外,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聘请企业各类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通过引进、培养、合作三大主渠道,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实实在在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关键在于能否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巩固“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纵向贯通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成才通道更加畅通,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就业和升学路径,让有不同禀赋和需求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促进人人出彩及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厚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将工匠精神内化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精湛的技艺、执着的工匠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文化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入行、匠心、精技、厚德、筑梦,自觉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